寄螨总目—软蜱科
真核生物域
【资料图】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螯肢亚门
蛛形纲(蜘蛛纲)
寄螨总目
真蜱目
蜱总科
软蜱科
软蜱科(学名:Argasidae)为真蜱目的一个科。
1.形态
软蜱颚体位于躯体腹面前部,从背面看不见。颚基较小,方形,其上无孔区。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成虫在躯体背面没有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份。颚体在躯体腹面,从背面看不见。颚基背面无孔区。躯体背面无盾板,体表多呈颗粒状小疣,或具皱纹、盘状凹陷。气门板小,位于基节Ⅳ的前上方。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部,两性特征不显著。肛门位于体中部或稍后,有些软蜱尚有肛前沟和肛后中沟及肛后横沟,分别位于肛门的前后方。各基节都无距刺,跗节虽有爪,但无爪垫。成虫及若虫足基节Ⅰ~Ⅱ之间有基节腺的开口。基节腺液的分泌,有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及血淋巴成分的作用。在吸血时,病原体也随基节腺液的分泌污染宿主伤口而造成感染,例如钝缘蜱属的一些种类。
2.生活史
软蜱的发育过程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其若虫阶段有1~7期,由最后一个若虫期变为成虫。成虫白天隐伏在犬舍的缝隙中,或在木柱的树皮下或石块下,夜间爬出活动。幼虫和若虫在犬体上吸血和蜕化,并在体表长期间停留;最后一期若虫吸饱血后离开体表,蜕化为成虫,并隐藏于犬舍中。成虫每次吸血约10~60分钟。成虫耐饥力强,不吸血的虫体一般可活5~6年之久。
软蜱的产卵方式与硬蜱基本相似,但产卵的次数和产卵的量则不同。软蜱一生产卵多次,每次产卵数个至数十个,一生产卵的次数及总产卵量依吸血次数及吸血量而定,一般情况下一生可产卵1000余个。卵孵化为三对足的幼虫,以后幼虫蜕化变为4对足若虫。
3.寄生
软蜱是犬体表的一种外寄生虫,其寿命可达15~25年。软蜱通常为3~4期,多者可达5~8期,因种类或生活条件而异。若虫饱食后经1~4周蜕变为成虫。在自然条件下,硬蜱完成生活史所需时间可为数月、1年、2年或3年,因蜱种而异。当遇到不良环境产生滞育时,可使生活周期延长。如全沟硬蜱由3年延长至4~5年。多数软蜱完成生活史需1个月至1年,在不适宜条件下延长至3~5年或更长。硬蜱寿命为几个月至1年。吸血后寿命较短,雄蜱活月余,雌蜱产卵后1~2周内死亡。软蜱的成虫由于多次吸血和多次产卵,一般可活5、6年,有些种类可活十几年以至二十年。
4.与疾病的关系
蜱在叮咬吸血时多无痛感,叮咬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某些硬蜱和软蜱在吸血过程中涎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阻滞,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蜱瘫痪。
由于软蜱吸血,大量寄生时能使病犬消瘦、贫血、衰弱甚至造成死亡。软蜱还能传播犬各种疾病,如焦虫病、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和野兔热病等。
5.防治原则
环境防治:草原地区采取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
化学防治: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倍硫磷、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等,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在林区使用烟雾剂灭蜱。杀虫剂中加入蜱的性外激素与聚集激素可诱蜱而提高杀灭效果。
生物防治:白僵菌、绿僵菌及烟曲霉菌等对蜱有致死作用。跳小蜂产卵于蜱体内,待发育为成虫致使蜱死亡。
个人防护: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6.宠物防治
软蜱主要是犬舍内的吸血者,所以定期修理犬舍,堵塞所有的裂口和缝隙,进行粉刷,定期清除垃圾和灰尘,都能减少舍内蜱的数量。还可用敌敌畏烟剂熏杀,用量为0.5g/m3,熏杀后密闭门窗1~2小时,然后通风排烟。
敌敌畏烟剂:氮酸钾20%、硫酸铵(化肥)15%、敌敌畏20%、白陶土(或黄土)25%、细锯末(干)20%。将上述研细混匀,压制成块备用。国外近年来研究出一种灭蜱的新途径,对软蜱的防治效果很好。其方法是将苏云金杆菌的制剂--内晶菌灵,涂洒于犬的体表,能使蜱死亡率达70~90%。据报道,在内晶芽孢菌细胞内能形成一种毒性很强的结晶,称为内毒素。当毒素随同食物进入蜱的肠道后,破坏其肠内pH值的稳定性,使其消化紊乱,停止采食,虫体麻痹,进而使虫体内共生的其他微生物具有致病力,使其染病死亡。许多国家广泛应用了这种微生物药剂,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一般认为这是一种有前途的防治方法。
7.钝缘蜱属
钝缘蜱属(学名:Ornithodoros)为软蜱科的一个属。
(1)拉合尔钝缘蜱
拉合尔钝缘蜱(学名:Ornithodoroslahorensis(Neumann),软蜱科钝缘蜱属的一种蜱虫。
①形态特征
成蜱略呈卵圆形,前端尖窄,后缘宽圆,雌蜱长宽约10×5.6毫米,雄蜱约8×4.5毫米。背面表皮呈皱纹状,布有很多星状小窝;躯体前半部中段有1对长形盘窝,互相平行而靠近,躯体中部和后部也有几对圆形盘窝。假头中等大小,头窝较深而窄,假头基矩形,宽约为长的1.4倍,须肢长筒形;口下板齿式为2/2;口下板后毛和须肢后毛均短小。生殖孔位于基节工之问,雌的呈横裂状,雄的为半圆形,肛前沟浅而不完整,肛后中沟紧靠肛门之后,相当明显,在肛后中沟两侧有几对不规则的盘窝,气门板新月形,雌的与肛门宽约等,雄的气门稍大于肛门宽度。眼付缺。足粗细中等;跗节I背缘2个粗大的瘤突和1个粗大的亚端瘤突,跗节Ⅱ~Ⅳ的假关节短,背缘有1个小瘤突,亚端部背缘还有1个大的瘤突,斜向上方;爪垫退化。
②生活环境
羊圈或其他牲畜棚里。
③宿主
绵羊, 骆驼, 山羊, 牛, 马, 犬等家畜。
④危害
侵袭家畜和人。能3年不食不死,传播布氏杆菌等多种病。
⑤分布
国内分布:新疆。
国外分布:前苏联,巴基斯坦,伊朗。
(2)乳突钝缘蜱
乳突钝缘蜱(学名:Ornithodorospapillipes(Birula),软蜱科钝缘蜱属的一种蜱虫。
①生境
编辑播报
中、小型洞穴内。
②宿主
狐,野兔,刺猬等中、小型兽类。
③分布
国内分布:新疆,山西。
国外分布:前苏联,阿富汗,印度,伊朗。